<code id="ivssv"></code>

    <tr id="ivssv"><label id="ivssv"><menu id="ivssv"></menu></label></tr>
    1. 開春復工“搶人大戰”再起,“用工荒”何以難解

      開春復工“搶人大戰”再起,“用工荒”何以難解

       

       眼下,緩解企業“用工難”,需要多措并舉,讓用工信息及需求更精準更快速抵達潛在就業者,提高供需對接的效率和成功率。

        光明網評論員

        春節假期剛過,沿海各地的“搶人大戰”就忙不迭開始上演。為了招引更多外地務工人員返崗,不少地方使出渾身解數。有的向勞務輸出重點地區開設返崗專列、專車或包機,有的發放一次性返崗補貼或獎勵、鼓勵務工人員早日返崗,還有的地方利用大數據精準推送招聘信息,人社局領導也走進直播間帶崗。

        ©人民網(17.2300.663.98%)

        開春快速復產,保用工是前提。每年開春,制造業重地“搶人”的新聞常見。不過非要說今年的“搶人大戰”有何新動向的話,那就是開搶時間更早,競爭也更激烈。

        去年底,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調整,社會在震蕩中加速回歸正常,企業競爭也逐漸恢復正常節奏,未來發展預期進一步企穩。而在此前,由于疫情下訂單減少、產能收縮等多種因素,在一些制造企業,務工人員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一增一減之下,擴大了企業的用工缺口。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多地也都釋放出“開局即沖刺”全力拼經濟的強烈信號,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想要快人一步、搶占先機。如此,保用工的需求就更加緊迫。據媒體統計盤點,廣東計劃“點對點”組織外省勞動者入粵返崗2.5萬人;福建預計將“點對點”輸轉務工人員超2萬人;浙江多市抱團駐地四川廣元招工,提供就業崗位1.1萬余個。

        制造業重地如此“大動干戈”招引務工人員,是因為招工確實更難了。近些年,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不少發展機遇和需求被創造出來,“回流鄉村”當新農人或創客成為一種潮流。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不斷加碼產業政策,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在中西部地區設廠生產,對于一些務工人員來說,“家門口就業”成了性價比更高的選項,外出務工積極性減弱。

        對于愿意外出務工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時間自由、收入也并不低的靈活就業顯然對他們更有吸引力。不同于父輩,進工廠不再是他們的首選,更多時候是不得已的選擇。一直以來,職校生被視為這些制造工廠的強大潛在人力資本后備,并被寄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厚望,然而囿于這些企業的勞動保障不足、社會歧視性的就業觀念等因素,該群體進工廠的意愿難言樂觀。

        而如果考慮到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和勞動人口連年下降的嚴峻現實,未來的“搶人大戰”還將愈演愈烈。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較上年減少666萬人。最近10年間,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累計減少6500多萬人,遠超當時專家們預測的3000萬。雖然這一趨勢疊加人口增長轉負所產生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很顯然的一點是,勞動力資源更加緊張,企業用工成本或將持續抬升。如此觀之,企業“用工難”并非一時之困,而將是一個長期的困擾。

        眼下,緩解企業“用工難”,需要多措并舉,讓用工信息及需求更精準更快速抵達潛在就業者,提高供需對接的效率和成功率。從短期來看,有必要通過改善勞動環境、加強勞動保障、提高勞動待遇,讓勞動者愿意留下,盡可能降低人員流動率。而從長遠來看,如何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升級以適應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如何加速破除阻礙人口流動的壁壘、促進市民化的發展等等,都值得我們給予足夠的正視,并從長計議。

       

      本文轉自于  光明日報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才匯云網”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0條評論
      評論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AV高潮
      <code id="ivssv"></code>

        <tr id="ivssv"><label id="ivssv"><menu id="ivssv"></menu></labe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