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一則“抖音3月1日全國上線外賣服務”的消息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并一度沖上熱搜,隨后抖音內部人士對此消息辟謠稱抖音暫無“3月1日全國上線外賣服務”的計劃。
縱使是抖音一再澄清,似乎也難以打消美團投資者的顧慮。受此消息影響,美團股價持續下跌,2月8日盤中一度跌破150港元,最終收跌6.48%。截至2月13日收盤,美團股價已累計下跌約10%。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業務迅速崛起,上半年GTV已達到220億,相比于2021年全年不 足100億的成績進步巨大(尤其考慮到22H1的疫情),這或將改變到店業務市場競爭格局,從而對美團的到店業務產生一定影響。
抖音“外賣”深入美團腹地? 到店業務市場競爭格局或將改變
到家、到店業務一直是美團的核心業務,業務利潤占比高,也是公司重要的營收來源、流量入口。2021年,美團總營收約1791億元,餐飲外賣業務占比約54%;除此之外,美團凈利潤虧損約156億元,在公司整體業績虧損的情況下餐飲外賣的經營溢利仍保持為正且總額大幅增長,足以見得該業務對美團整體業務的支撐。
2月7日,一則“抖音將于3月1日上線全國外賣服務,目前已在北上廣三地進行內測。”的消息發布后,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不過,該消息很快也被抖音內部人士辟謠了,稱抖音暫無“3月1日全國上線外賣服務”的計劃。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也接受媒體提問,稱公司“團購配送”項目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成都試點當中,近期已開放該三城的商家自助入駐。后續將視試點情況,考慮逐步拓展試點城市,目前無具體時間表。
雖然抖音一再辟謠,但此消息發出后,美團股價也應聲下跌近10個百分點(2月8日-13日),為何這則消息具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呢?這或與抖音生活服務業務布局不斷以及餐飲外賣一直是美團最核心的業務有關。
從抖音入局同城業務,從探店到團購線下服務服務,再到開放“團購配送”服務,字節跳動的每一步都在向美團的核心業務發起進攻。特別是2021年抖音“團購”功能上線后,字節跳動本地生活業務全面提速,直接對標美團。
2022年以來抖音本地生活迅速崛起,根據36氪報道,抖音本地生活上半年GTV已達到220億,相比于去年全年不足100億的成績進步巨大(尤其考慮到22H1的疫情)。雖然,抖音本地生活業務GTV還遠低于美團,但其增速或將改變到店業務市場競爭格局。
敢于直接叫板本地生活龍頭美團背后的底氣,源自抖音對商家和消費者的補貼。在商家側,字節跳動祭出“零傭金”的策略,最終實現了批量商家的“超低價”團購套餐。在消費者側,最直接的優惠便是低價,這也是抖音團購占領消費者心智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直播間購買的連鎖餐飲及本地餐飲價格都低于大眾點評的團購價格
由于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相對較高,在多平臺比較后,一般會選擇優惠力度較大的平臺進行消費??康蛢r策略博弈的字節跳動,2022年下半年也在配送領域做探索。
除此之外,在內部流量側,抖音縮減了電商類短視頻曝光率、提升了本地生活短視頻曝光率,這主要是因為電商類短視頻加載率過高影響用戶體驗,而本地生活短視頻更符合平臺“休閑娛樂”的特性。
最后,2022年上半年多地爆發疫情,線下各類門店經營受到巨大挑戰,急需新的流量入口擴大生意量、減少虧損,商家進駐抖音積極性明顯提升。
消費者到店受限,抖音也布局了團購配送業務,提升了便利性。2022年8月,抖音宣布攜手餓了么,共同探索視頻化時代“即看、即點、即達”的本地生活服務新體驗還不足4個月。目前,抖音和餓了么的合作“餓了么抖音小程序”已率先在南京落地。2022年12月,抖音生活服務對外宣布平臺新上線了外賣鏈路——團購配送,與順豐同城、閃送、達達快送等達成合作,為抖音餐飲外賣商家提供更高效的配送服務。目前,該業務已在北京、上海、成都試點中。
但相比團購配送服務,外賣有著較高的門檻,需要用戶、商戶、配送三方發力,先發優勢非常明顯、且用戶獨占性更強;目前美團在用戶心智、商戶合作、履約能力已經建立了絕對競爭優勢,其執行力和業務迭代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突破。抖音若想開展外賣業務,或也需在配送端下功夫。
因此,短期內抖音全國上線外賣業務或并不現實,不過隨著抖音低價團購配送服務的繼續火熱,無疑會瓜分美團到店服務及部分外賣服務的市場份額。
新業務營收增速可觀 但仍處于大額虧損中
目前美團已經形成到家、到店和創新業務三個板塊布局:到家業務包括餐飲外賣,以及品類擴展下的閃購和跑腿業務;到店業務包括到店吃喝玩樂等團購業務和酒店旅游業務;新業務則是持續孵化的、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業務,包括零售、出行、B端業務等。
美團新業務,包括社區電商、B2B餐飲供應鏈服務、出行在內的多個分支,確實為美團的營收增長提供了新動力(3.520, -0.03, -0.85%)(維權),但也造成公司2021年度業績虧損的“罪魁禍首”。
2020-2021年,新業務營收分別為272.77億元、502.86億元,是三大業務板塊中營收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不過,新業務也是美團各業務中最燒錢的一環,至今仍處于虧損中,2020-2021年,公司新業務分別虧損108.55億元、383.94億元。2022年第二、三季度,美團新業務收入分別為141.59億元、162.91億元;經營利潤分別為-67.90億元、-67.71億元,虧損相比2021年有所收窄。
新業務大額虧損,美團為何還堅持布局?這或因為新業務能否擴張對于美團來說極其重要,是市場對美團預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無論是在哪個新業務細分板塊,美團都面臨著實力強勁的對手。如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面臨著叮咚買菜等競爭對手;主攻下沉市場社區團購電商面臨著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盒馬集市等競爭對手;主打食品低價拼團電商面臨著拼多多這一勁敵;出行業務面臨著滴滴、高德等競爭對手。
本文轉自于 新浪財經